1957年的一个寻常上午,潍坊军分区的司令,陈昌奉刚刚结束了例行的早会,正准备吃午饭。就在他端起碗准备开动时,警卫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股票杠杆t+0,急匆匆地告诉他:“陈司令,毛主席来了,要见您!快去迎接吧!”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陈昌奉差点把手中的碗掉在地上,他心中一惊,但也顾不得其他,迅速站起来,向外冲去,虽然有些慌乱,但他依然拼命赶往现场。终于,在小广场上,陈昌奉看到了站在那里等待的毛主席。看到毛主席的身影,他立即立正敬礼,刚准备开口,毛主席却先笑着打破了沉默:“你这也是当上大官了啊!”话音未落,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随后,虽然彼此都心知肚明,但两人并未提及公事,而是开始聊起了过去的日子,回忆起曾经并肩作战的岁月。
毛主席开口说道,回忆起当年在长征途中,陈昌奉在马背上因疲劳而打瞌睡的场景。那时,马儿自顾自地向前走,而陈昌奉依旧牢牢抓住缰绳,不舍放手。毛主席笑着说道:“最艰难的时刻,你都没有放弃队伍,我一直记得。”听到这里,陈昌奉不禁脸红,谦虚地回答道,那时他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毛主席却认真地摇了摇头,说道:“那是你有信念。”这段回忆勾起了陈昌奉的往事,他又想起了当年一夜,他们露宿山间,寒风刺骨,自己病倒了。那时,毛主席得知后,特意找来一块门板做床,让他稍微舒缓一下病痛。毛主席听后笑着说道:“那个门板后来被我做成了书桌呢!”这段短短的交谈,仿佛让他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长征岁月,所有曾经经历的困苦艰难,现在却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展开剩余74%交谈结束时,毛主席拍了拍陈昌奉的肩膀,温和地说:“你干得不错。”陈昌奉目送着毛主席的车缓缓离开,直到车影渐行渐远,他依旧站在原地,久久未能转身。身边的警卫员看到他眼角的红润,轻声说道:“您的眼圈红了。”陈昌奉简单地回应道:“我是激动的。”这一幕,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那么,陈昌奉与毛主席之间为何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呢?要从1930年3月讲起,那时陈昌奉仅仅是个少年,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1934年,红军面临严峻的形势,决定进行长征,陈昌奉决定随毛主席一同走过这段历史性的征途。为了确保毛主席的安全,陈昌奉不仅放弃了安稳的住所,还常常整夜守护在毛主席的帐篷外,时刻警惕四周的动静。无论是吃饭时听到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会迅速放下饭碗,拿起武器巡逻,确保毛主席的安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逐渐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与欣赏,陈昌奉也因此成为了毛主席最忠诚的守护者。
1935年,红军行进至四川茶合岗,正当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时,敌军的突然袭击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敌机的轰鸣声响起,紧接着爆炸声不断,炸弹像雨点般落下。在这关键时刻,警卫班长胡长保奋不顾身,迅速扑向毛主席,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为毛主席挡住了即将袭来的炸弹。随着一声巨响,胡长保倒在了血泊中,但他依然抓住陈昌奉的手,虚弱地说:“幸好你还活着,主席以后就交给你保护了,哪怕豁出命也得守住。”说完,他便闭上了双眼。陈昌奉悲痛欲绝,他亲自为胡长保办理后事,并亲手将其骨灰放入马鞍袋中,小心翼翼地保存。这一切,深深烙印在了陈昌奉的心中,让他更加坚定了保护毛主席的决心,无论面对何种危险,他始终不退缩。
在历经了长征的艰辛之后,红军终于进入了陕北,尽管陈昌奉身上布满了伤疤,那是他为革命所付出的象征,然而他并未停歇。1936年,组织上的调动命令将陈昌奉从毛主席身边调走,去延安深造。临行前,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去吧,学文化,将来才能更好地带兵。”陈昌奉虽然满心不舍,但他明白,这是毛主席对他的殷切期望,他一定要不负重托。
陈昌奉的革命生涯可以追溯到1915年,他出生在江西省宁都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六岁时,他便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十一岁母亲去世,父亲辛苦劳作维持生计。1928年,家中因为债务被地主洗劫一空,这让陈昌奉对旧社会充满了仇恨。次年,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虽然年仅14岁,身体瘦弱,甚至连武器都拿不动,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陈昌奉从基础的司号员做起,每天按时吹号,站岗、传令等琐碎的任务,他总是做得一丝不苟,毫不懈怠。他的聪慧与勤奋很快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青睐,调到了朱总司令身边做勤务兵,并得到了很多的夸奖与信任。
1976年,毛主席去世,陈昌奉痛失至亲,独自一人在家设香堂守灵。那七天,他几乎未曾离开过香案,桌上的香火不停,直到桌角被烫出了焦痕。1986年,陈昌奉病重,临终前,他的窗前依旧摆放着和毛主席的合影,而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给毛主席过生日。”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中心_杠杆配资网_专业配资杠杆炒股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