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2025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哪些关于农文旅的建议?一起来听听——
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拓展乡村旅游新场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对乡村旅游而言,如何利用本地特产,解锁新玩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市长李春田强调,要立足游客视角,在特色打造、数智赋能、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游玩方式,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今年2月,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孙子文化园举行“孙武归来·春秋奇妙夜”沉浸式夜游活动。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融合知识科普、果园采摘、非遗文化展示的研学游受到欢迎。“关键要立足本地独特优势,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走出一条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子。”全国人大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吕妍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介认为,乡村旅游要焕发活力,需要年轻人来“圈粉”更多年轻人。他所在的白塔村量身定做了乡村亲子互动乐园、卡丁车、小火车、咖啡、奶茶等年轻人喜欢的新业态。“只有积极引进新业态,用优质文化内容搭建农文旅创业平台,拓宽青年学子参与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渠道,才能让青年人才带着创意回乡,为乡村注入活力。”欧阳华说。
今年春节期间,白塔村进行打铁花演出。
结合文化IP,挖掘乡村旅游非遗潜力
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如何借助非遗对外讲好地区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表示,贵州苗绣民宿、湖南怀化傩戏、侗锦织造技艺等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写照”。他建议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发展合力,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贵州苗绣民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要挖掘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乡村的文化特色。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文化、艺术项目,带来乡村生活方式的提升。“乡村还可以引入一些驻村艺术家,可以是艺术工作者,也可以是美术、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他们在村里住下来,采风创作或者做毕业设计,同时帮助乡村提升美感,帮助村民提升艺术素养。”戴斌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呼吁景区与非遗机构合作,让非遗“动起来”,实现非遗与旅游的双向赋能。同样关注非遗话题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她表示要利用好现代科技,包括短视频平台和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通过“科技+文化”,传播和推广非遗。
泉州AR非遗花灯冰箱贴。
推动银发文旅,创新“农文旅+医疗”模式
在两会上,“银发经济”成为高频热词。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对衣食住行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震生建议,要建立文旅资源整合平台,联合出台银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同时打破传统行业界限,构建“银发文旅+医疗”“银发文旅+农业”等多元融合模式,建设以老年人旅游为核心,集医疗、养老、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推动银发文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则建议,要夯实消费基础,让银发文旅消费者“能消费”;要健全银发文旅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敢消费”;还要注重激发消费潜力,让银发文旅消费者“愿消费”。
广东发展“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
3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深化探索旅居养老模式,联动更多地方组团开展旅居养老合作。鼓励各地利用优势医疗资源和特色资源,创建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加速发展中医药健康和老年旅游。积极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以中医药(南药)康养为主题的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充分盘活和发挥森林、温泉、河湖、医疗设施等资源优势,打造环“两山”示范区“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开发一系列“森林 + 温泉”康养产品,培育多梯度、深层次、多元化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严秋璠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配资中心_杠杆配资网_专业配资杠杆炒股观点